最新消息 > 藝文生活 > 【台北雙年展】走一趟北美館,雙年展不只好拍好看,更能跨越學科啟發你我思考

【台北雙年展】走一趟北美館,雙年展不只好拍好看,更能跨越學科啟發你我思考

by ACCUPASS 活動編輯室


兩年一次的台北雙年展在今年11/17登場了!
本次雙年展以「後自然: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」為主題,首次以環境、生態為主軸,也打破了美術館只以純藝術為角度出發的限制;不只藝術家,還邀請了科學家、社會學者、都市規劃者、影像工作者與非政府組織等,一同發展作品。
期望透過不同學科之間的合作,促進創新的思維,為我們共享的自然生態環境系統,找回平衡!
也促使觀展者思考:作為一個人類,我們如何參與自己所存的環境。

「探索」生活 的更多可能!

今年,北美館和大家探討「系統」

台北雙年展,是台灣最大且最著名的當代藝術活動。不僅標誌著當代藝術在台灣的最新趨勢,更投射著西方策展人對台灣當代藝術再詮釋的眼光。

而這次雙年展想跟大家探討在21世紀,最迫切的議題—環境與生態系統。

策展人吳瑪俐與范切斯科.馬納克達認為,生態議題是每個人的事,應該被更公開且更密集地討論與思考。
為了打開世人的環境意識,北美館首次採取跨領域的參與形式:

期待開啟國內外廣大觀眾的對話,也期望生態意識發展為一種持續且普遍的思維。

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各領域的作品,以及他們如何向世人傳達他們眼中的生態與環境議題。

薇薇安.蘇特的畫布作品

展場分一二樓,從一樓的入口進去,就可以先看到非常壯觀的大型畫布展示長廊。
但這些畫布,可不是一般的藝術品,它們是出自一名來自瓜地馬拉的藝術家:薇薇安.蘇特之手。
薇薇安的工作室在瓜地馬拉西南部的高地區,帕納哈切爾(Panajachel);在2005年時,重創南美洲的颶風斯坦(Stan),為帕納哈切爾帶來嚴重災情,薇薇安的畫作也因此陷在泥濘中。

但在她眼中,她的畫作並沒有因此毀掉,她反而接受這件事並讓它們依原狀晾乾,然後掛在戶外,讓灰黴自由生長。

對薇薇安來說,大自然的力量,勝過了與任何與同儕藝術家的合作。

世界處理器,從不同維度看待一個世界

看完了薇薇安的畫布,我們繼續往裡面走。來到了本次雙年展,最美的一個展區—《世界處理器》。

每個地球儀代表著地球上的一項數據分布

世界處理器,是由英果.古騰自1988年開始發起的一個作品。

以地球儀為媒介,多方試探如何在球體上映射地球上的數據。例如國家健康統計資料、生育率、國防預算、毒品販運路線、遷移模式、貿易趨勢等等。

為了將政治、經濟、社會模式繪製在地球儀上,藝術家需重新配置地球儀的表面,以顏色區分民族國家,他將發明至今已五百多年的地球儀更新,以反映當代全球的狀態。

魚的故事,花7年為海洋寫下紀錄

接著我們來到二樓,有別於一樓許多壯觀的大型作品,二樓展示靜態的影像作品。

《魚的故事》記錄著地球的海洋

此區為亞倫.瑟庫拉的攝影作品《魚的故事》。

這是他長達七年的攝影系列作品,詳細記錄全球最為重要的海港。

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橫越歐、美、亞洲的航道,海運業的運作,以及正在滅絕的海事社群。

除了攝影作品,還有許多紀錄片在館內播放,而且還提供非常舒適的懶骨頭,比電影院還舒服!

懶骨頭配紀錄片《野生近緣種》!

這部《野生近緣種》記錄了種子,如何在北極和黎巴嫩境內流通。
跟著種子在運送的過程中,可以看見、氣候變遷和生物多樣性之間的拉扯,以及人類與非人類的關係。

我們的島,台灣最完整的環境影像資料庫

《我們的島》紀錄片

這部《我們的島》,是每個台灣人必看的紀錄片!

《我們的島》擁有最完整、最重要的臺灣環境影像資料庫,記錄著,台灣三十餘年來的重要環境運動與事件。

接著我們看到非常特殊的藝術裝置,這個作品不僅很大,而且還有聲音!

歸,帶你聆聽鳥鳴

這個作品《歸》,是作者蕭聖建,回憶小時候放學行經的路邊,樹上和電線桿上總是停滿了麻雀,但曾幾何時都市開發、環境破壞,麻雀也日漸稀少,小時候的聲音也好久沒聽到了。

《歸》,模擬鳥叫聲,還原大自然的聲響

於是他且模擬鳥群從一棵樹集體移動到另一棵樹的聲效,在燈光和交錯的電線裝置裡,製造出黃昏樹影的意象,也提醒著世人這些逐漸消失的來自大自然的聲音。

生態系統,是每個人共同的責任

這次的雙年展,不論在呈現或美感上都非常用心,但畢竟這是一個很沉重的議題,在觀展的同時,有些作品需要非常用心才能體會箇中含意。

但別忘了,我們共享的這個生態系統,是每個人共同的責任,沒有人是局外人。

因此如果假日有空,趕快把握機會,去參觀台北雙年展,反思自己與整個生態環境的關係!


或許你會喜歡

分享你的看法